(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雄安新区建设来到了第八年,新区的“新”,正在从机制要素的创新,生活场景的上新,到生态环境的清新,全方位呈现。经过多年建设,眼下的雄安新区创新要素不断汇聚,已成为科创“顶流”和年轻创业者们充分施展才干的舞台。
总台记者 杨海灵:这里正在进行的是金属3D打印,又叫增材技术,它是在计算机的控制下利用激光进行逐层扫描。在这个过程当中,不需要模具、锻造等传统的手段,就能实现大型复杂金属构件的快速成型。
中国工程院院士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王华明:我们就是用这种技术来做重大装备中,一些大型关键的金属构件的制造。还能在打印过程当中,做传统技术做不出来的新材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是一种变革性的材料技术,我们应该说在世界上先走了一步。
这是一家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华明核心技术团队共同设立的,先进制造关键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与产业化的创新型高科技企业。一年多前,王华明第一次来雄安,参加百所高校雄安行活动,经过考察调研,团队决定到雄安创业。
去年5月,雄安重大装备金属新材料研究院成立。新区设立科创基金来撬动更多资金,为其加大投资。再过一个月,全新定制化的研发基地即将投用。
张泽群目前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一名在读的人工智能学科博士,一年前,他和几名来自清华大学的小伙伴组成的团队参加了2024年雄才杯创业大赛,利用微波快速扫描脑部成像,以及AI解读判断的技术创新,拿到比赛的一等奖,同学们选择在雄安开始了创业之路。
目前,团队已经获得了三项发明专利,研发的产品开始在国内一流的三甲医院进行对比测试。
雄安新区安影科技技术负责人 张泽群:在生命科学、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领域去做很好的布局,我们也是看中了这点。因为雄安也会给我们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
目前,已有170多名院士走进雄安,17个院士领衔项目在雄安落地。雄安新区已设立雄安空天实验室、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雄安中心2家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已培育孵化器和众创空间42家。已落地高新技术企业36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29家。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
编辑:王一帆
(免责声明:本文为本网站出于传播商业信息之目的进行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及立场。本文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力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本网站对此咨询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亦不构成任何购买、投资等建议,据此操作者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