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9月29日《新闻联播》报道,“十四五”期间,我国在水利建设、文化和旅游等方面取得新成效,多项事业交出亮眼答卷,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水利基础设施体系
9月29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发布会。水利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国水利发展取得新成效。
“十四五”期间,我国大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2022年水利建设完成投资首次迈上万亿元大台阶并连续3年突破历史纪录,2024年达13529亿元,预计“十四五”水利建设完成投资超5.4万亿元,是“十三五”的1.6倍。
“十四五”以来,我国“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加快形成,预计到今年底国家水网覆盖率达到80.3%,重点河湖生态流量达标率达98.6%,预计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4万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达73%。近5年,我国实施了1959处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超2亿亩。“十四五”以来,灌区用水效率连年提高,单方灌溉水的粮食生产力保持在3.6斤以上,充分发挥了灌区粮食生产主力军作用。
文旅融合发展 点亮美好生活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月29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文化和旅游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成就。
文化和旅游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以来,文化和旅游系统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统筹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高效完成“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出了积极贡献。
文艺精品创作繁荣活跃,文艺创作生产引导扶持机制更加健全,中国艺术节、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等活动成功举办,越来越多的优秀作品走进群众生活。文旅公共服务惠及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持续推进,截至2024年底,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248个、群众文化机构近4.4万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4万多个,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更加健全。
“十四五”期间,文化遗产工作开创新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项目成果丰硕,非遗系统性保护水平持续提升,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加快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效明显。文旅产业发展蓬勃兴旺,文旅融合深入推进,扩大内需、带动消费,2024年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9.14万亿元,比2020年增长37.7%。“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双向赋能为文旅产业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国际交流合作进一步走深走实。
前八个月我国物流运行向好态势更趋明显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9月29日公布,今年1―8月份,全国社会物流总额,即物流运行中的实物商品价值总和为229.4万亿元,同比增长5.2%。工业领域高端化、智能化物流需求增长显著。电子、电气机械、汽车等行业拉动作用明显。消费相关物流需求增长有所加快。综合来看,我国物流运行呈“总量平稳、结构升级、质效提升”的发展态势。
我国将支持各类企业深度参与“人工智能+”行动
记者从国家发展改革委9月29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我国将加大力度,支持各类企业深度参与“人工智能+”行动。加大“两新”政策对企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国有企业将更多战略意义强、经济收益高、民生关联紧的场景向民营企业开放,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应用中试基地等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建设。
我国成功发射两星 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突破百发
9月29日11时,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三十号卫星01、02星发射升空。本次发射是长二丁火箭的第100次发射,长二丁也成为我国第二型突破百发的单一型号运载火箭。
内蒙古千万千瓦级“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全面开工
9月29日,内蒙古库布其沙漠中北部新能源大基地全面开工建设。项目规划新能源装机1200万千瓦,配套建设“内蒙古鄂尔多斯至河北沧州”特高压通道,基地计划2027年投运,投运后每年可为华北电网输送清洁电能超210亿千瓦时。
青藏联网二期扩建工程正式投运
9月28日,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联网二期扩建工程正式投运。投运后,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将提高一倍,每年可外送西藏绿电21亿千瓦时。
来源:央视网
(免责声明:本文为本网站出于传播商业信息之目的进行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及立场。本文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力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本网站对此咨询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亦不构成任何购买、投资等建议,据此操作者风险自担。)